德惠地区自从清朝嘉庆年间有人“开荒占草”,到宣统二年(1910年)设立县治,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。设治时,全县面积为3860平方公里,人口328494人。总的来说,地广人稀。当时的交通工具又非常原始,只有马、大车、花轱辘车等,行驶速度缓慢。当时官府对地方控制能力较弱,匪患因而发展起来。进入中国民国后,军阀混战,社会动荡,民不聊生,德惠县也如东北大部分地区一样,匪患进一步炽烈。
在东北,土匪被称为“胡子”。就是在县城大房身街里(德惠设县时县城在大房身,伪满康德三年即1936年4月迁至张家湾,也就是现在的德惠市区)商民们也不得安宁。每天天刚黑就得关门闭户上闸板,以防备“胡子”。一次夜间,土匪闯进街东头的一户李姓人家,想抓“肉票”(绑架人质)。李家惊慌地往烧锅大院跑去,大院值更的炮手听到有人呼救便从墙上引下一条绳子。当李家人攀着绳子往上爬时,土匪也追来了,把一个人的裤子都给拽下来了。万分危急的情况下,李家人拼命爬上墙跳进烧锅大院内,才算逃过一劫。
为了保护身家性命及财产,在德惠地区的大土地所有者往往聚族而居,环绕居所筑起高大的土围墙,形成“土围子”。这些“土围子”的长、宽都可达百米至几百米,四周围墙高达3米以上,顶部的墙枕头宽1至2米。围墙用黄土夯筑,十分坚固,难以垮越。围子大多是坐北朝南,大围墙内部从东向西分成几个“院子”,每个兄弟的一家占据一个“院子”。在围墙的四角各筑有一个炮台,有的“围子”在南北墙的中部也设置有炮台。炮台上设置“老母猪炮”(民间工匠铸造,由炮口装填火药,加以铁砂粒,以火绳引燃,射程很短。但其射出的铁砂粒散布面积较大,故具有比较大的杀伤力),从而形成一个堡垒,这样的土围子称为“窑”。
有土匪来袭时,家里的男人和雇佣的炮手们就冲上炮台,除了以炮回击外,还有枪支,主要是“大抬杆枪”(老式火药枪,也是装填火药加以铁砂粒),女人们则负责给枪装药。也有一部分人家购置了俄式的“连珠枪”或日式“三八大盖枪”,称之为“快枪”。 在夏季青纱帐起来后,有的大土地所有者家里还会派出人携枪向青纱帐里鸣放,以震慑土匪。这样拥有武器的“窑”被称为“响窑”。 对于大土地所有者拥有私人武装,民国期间官府是认可的。土匪一方所使用的武器状况也差不多,他们为抢掠财物攻打土围子称为“打窑”。
坐落在五台乡太平村正西100米处的台地上的“太平围子”,是现在德惠境内残存的“围子”遗迹。这座“围子”本是滕氏家族所建,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断,最晚建成于上世纪初期。整座围子呈长方形,东、西墙各长256米,南、北墙各长为248米。至今每面围墙残高仍有2米左右,各面围墙残迹均已被植树。墙基宽为14米至15米,墙顶宽2至3米。围子周长为1026米,南北墙各设一门,南门宽7.2米,北门宽6米。围子的方向为正南正北,原建有炮台4座,至1983年时东南、西北、西南3座炮台仍清晰可见,每个炮台略呈长方形,东西宽11米,南北长18米,炮台高为6米。可惜炮台现已无存。围子的四周尚有2米深的护城壕。围子的墙是用土夹草夯筑的,各面墙上每隔1米处都修筑一个垛口作掩体,还有一圈马道,以作巡视之用。围子内的东、西、南、北各角原还各有一眼深井,并挖了“地窨子”和临时用的房屋多处。
依仗这座高大坚固的“围子”,滕氏家族可以防匪防盗,身家财产获得了较好的保护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Copyright © 2011-2013 德惠供求信息 All Rights Reserved.
交流Q群:①186397583 ②118973147(踊跃加入)
地址:德惠市三中央街 邮编:130300 吉ICP备09052251号
法律声明: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流平台,网友们自行分辨真假。
如有损失,本站概不负责
德惠供求世界